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好比即便在村子里,也希望让别人尊重,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牛。但是我们很遗憾的发现,不管我们的主观愿望有多么强烈,最终的结局我们还是很平庸,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象中那种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我个人短暂的人生经验,加上看书得到各种信息,个人以为,这不仅仅是外在原因和先天缺陷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在潜意识当中选择了平庸。这就是很矛盾的,表面看,我们并不希望平庸,但是为什么潜意识中选择平庸呢?
我们生活在这个土地上,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个土地上的各种明文化和潜文化的影响。其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其中积淀最深厚的一种文化。我们的父母师长,无时无刻都在传递这种精神,但是正是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让我们变得更加平庸。实用主义让我们需要立刻看到效果,而不是长远的虚无缥缈的未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下的最优选择往往不是历史的最优选择。整体原因还在于我们的目光往往并不长远,只看到现在,是远远做不到整体最优的判断。西方人总的来说喜欢冒险,在不知道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奋斗,这样即便不是个个都能成功,但是毕竟走出了局部极小值的范围。对现实利益的过分看重也限制了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得我们总是去思考身边的问题,而不是思考更广泛的问题。
成王败寇的历史给我们太多的告诫,那就是一定要好的结局。实际上谁都不知道如何达到好的结局。结果是坏的,那这个人就是坏的。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想抹杀了人性中复杂和丰富的本质。当一个人在风光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跟着捧场和赞扬,而不去看他成功的过程和真正经验,也不去赞叹其中的各种值得分析的精神,我们看的都是表面的东西,这使得我们往往失去自己成长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历史上的各种文学和历史书,很少有客观的,大多数一边倒。这种文化氛围并不是适合各种有意义的探索,因为我们不能真正的尊重所谓的失败者。
我们在大多数成长的过程中,思想是懒惰的,不愿意去思考目前的问题,总是希望有人给自己的现成的答案。谁说中国人勤奋,勤奋只表现于体力劳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动脑筋。我们把太多的时光浪费在小事情上,把太多的关注浪费在口舌中。法国的勒庞在他的书《乌合之众》中详细分析了类似现象。为什么一个个好人,最后可以被一个领导引领到一个危险的地步。这种群体心理的扩大化,导致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失去了独立的自我,甚至以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渐进陷入其中、无力自拔。生存的压力使之心身疲惫,没有的昔日的锐气,更无为之而努力的行动,把一切说辞推向外面的环境。()这个是人心浮躁的社会,身处其中非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静心下来把一件事做深、做透,做到别人无以复加的程度。
狄更斯在《双城记》写下这样的一段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的贪欲使得我们在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总是考虑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会去选择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贪欲之心扰乱了内心的宁静、又迷惑了双眼,迷失了方向。总是在枉然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我们不是没有成为杰出者的潜力,也不是没有成为有用人才的条件,我们最终成为了平庸的人,成为社会上可有可无的人,那是我们潜意识中选择的结果,我们过于现实主义,过于重视结果,我们过于懒惰,也过于贪心,因此,对于平庸的结局,我们也似乎只能幸福”地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