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陈静
那是1997
年的一个黄昏,在
英国谢菲尔德市皮特金中学,
一位名叫布罗迪的
教师退休了。他恋恋不舍地整理着阁楼上的旧物,
意外地发现了一沓35
年前的
作文本。它们是B(2)班31位
孩子的春季
作文,
题目叫《
我的理想》。
布罗迪随便翻了几本,被
孩子们千奇百怪的
理想迷住了。彼得说,他想当
海军军官,
因为有一次
他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
海水,都没被淹死;
亨利说,他要做法国总统,
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
城市的名字;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宇航员的,有想做王妃的最奇怪的是,
一个叫戴维的盲
学生,
他的理想是要做内阁
大臣,
因为在
英国还
没有一个盲
人进入过内阁”。
布罗迪读着这些
作文,突然有了
一种冲动——这些
孩子们
实现35
年前的
理想了吗?当地一家
报纸得知他这一
想法后,为他刊登了一则特殊的《认领
作文启事》。没几天,
学生们的书信向布罗迪飞来。
他们中有商
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
多的是
没有什么显赫身份的
人。
他们在信里说,很想
知道自己中
学时写下的
理想是
什么。布罗迪便按地址一一给
他们寄去了
作文本。
一年
过去了,布罗迪寄走了30本
作文。这30个
学生,都伤感地给
老师回信说:
我们没有实现儿时的
理想。
此时,布罗迪身边只剩下
最后一个作文本了,
就是戴维的。他想,
这个双目失明的
可怜孩子或许
已经死了。(
励志文章 )
就在他
准备把
这个作文本送给一家私
人收藏馆时,突然收到
英国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
一封信:
我亲
爱的
老师,那个叫戴维的
就是我,谢谢您还为我保存着15岁时的
理想。不
过,我
已经不
需要那个本子了。
因为从那时起,
这个理想就一直在
我的脑子里,
没有一天
放弃过。在写完
这篇作文的第二年,我加入了工党;22岁时,我训练导盲犬‘露西’认路、敲门,跟着它走进选区里的每一条
街道,敲开每一户家门,向
他们宣传我的政见和纲领,并
因此当选了谢菲尔德市议员;40岁时,我
成为
英国下议院的议员;50岁时,
也就是去年,我
接受了新当选首相、工党主席布莱尔的邀请,出任内阁
教育大臣。35年
过去,
曾经的那个
理想终于
成真。
今天,我想通
过这封信告诉其他30位
同学,
我的理想能够
实现,恰恰是
因为我双目失明,看不见
人间的种种诱惑、
安逸和
挫折,所
以才
不会走上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