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汇富正能量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时间: 2021-11-18阅读:

东晋后期的陶渊明,是名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而和污浊黑暗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瞧不起,但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文章,会对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世的。他原本可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付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灵的由,获得了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留下了弥足珍贵精神财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从此

陶渊明看到当时官场的污浊腐败,毅然辞官归隐,示反抗。诗在《归园田居》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常恐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诗黑暗官场的深恶痛绝,并决与之决裂;"少无适俗韵,性本丘山"则反映了诗"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尚情操。在《咏荆轲》中,诗对荆轲不畏强暴的豪侠为作了高度评价。"雄发指危冠,猛气冲天缨;饮饯易上,四座列群英。"可谓是豪气冲天壮志凌云,足见诗并未完全忘怀政治,一味清淡。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难得而且是进步的,从而使得诗作品流传千古。

查看更多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