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下午,我和一名读者见面,他16岁,已经关注了我1年,受我写过的文字的影响,他已经开始系统安排自己的时间,每天抽出1个小时阅读,今年已经读完了3本英语原著,还在自学日语。我心里想,这个小孩子前途无量啊。
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从3年前开始做时间管理,每年花大概300小时在阅读上,看50本书左右,虽然并不多,这几乎是我做的事情中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了。
我们在他高中附近的咖啡厅分别时,他希望我给他关于阅读的建议,我只想到了两个点,坚持读,坚持写,我告诉他一定要好好坚持这两件事情,将来一定有大的进步,我期待他进步后的分享。
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阅读会改变我的生活一样,我不知道自己的文字竟然能真的影响到这位16岁的少年成长,我在他的身上,看见了自己过去的影子。
2
前段时间在大理旅行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职场妈妈A,她在享受公司项目结束的假期,我和她在洱海旁的小饭馆一起吃饭时,她告诉我每天的生活,上班,下班,煮饭,家务,洗漱,哄孩子睡觉,每天晚上10点,才开始有自己的时间,但是她还是会抽1-2个小时进行阅读,即使在大理,她也随身带着一本萧秋水老师的《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正因为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才鼓起勇气搭讪。
朋友B是一名职场新人,她经常找我讨论阅读的问题。B总是抱怨:我这周又加班了,根本没有时间读,我应该怎么办?”,但是看了一下她的朋友圈,却充斥着逛街,吃饭,看电影,旅游的各种照片,加一晚班,已经发了2条朋友圈。
你并没你想象中的勤奋,默默努力的人也从来不会晒加班,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自己工作低效的惩罚,而不是炫耀的资本。
职场妈妈A每天坚持阅读,还把自己感悟写出来,发布到微信平台上,两年的坚持终于有收获,今年她的第一本情感励志书即将出版。
3
以前我喜欢待在图书馆读书,除了读不完的书,我更喜欢那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环境的确对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但随着我对阅读的喜爱不断加深,我的这个观念完全改变了。
因为搬家,我远离了附近的图书馆,我不能经常去那儿待一个下午了,只能每个月借3本书,读完还了再借,为了读更多的书,我必须挤出各种时间,我开始在各种场合读书,公交上,地铁上,课间,床上,每次去图书馆还旧书,借新书时,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智在一点一点成长。
如果你一定要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阅读,那只是你给自己偷懒的借口,生活不会永远都让你舒服,而阅读可以改变命运。
4
小的时候我总喜欢往学校的图书馆,附近的新华书店,周围的杂志摊跑,那个时候没有零用钱,每天回家不坐车,省一块钱路费,一个月就能买到1-2本喜欢的书,或者干脆在那里看到别人赶我走。
那个时候的阅读我全凭感觉,觉得哪本有趣我就读哪本,这些有趣的书是我童年最好的朋友,我喜欢和书里的主角对话,我会去脑补自己在故事的拐角处如何选择,我会为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惊叹,流泪,我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脑洞大开,热爱冒险的人。
毕业工作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朝九晚五的外企白领,我有大量的业余可支配时间,为了提高自己在职场的竞争力,我的阅读开始往实用,系统靠拢。
当我不知道如何开始阅读时,我读完晦涩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应用里面的方法。
当我意识到我的时间观念不足时,我用主题阅读的思路用半年读了20多本相关的书,建立了理论基础。
当我知道到读英文原版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时,我花4年时间读了44本英语原著,成绩突飞猛进。
You are what you read.阅读分两种,一种是有趣,一种是有用,通过阅读,我成为了一个既有趣,又有用的人。
5
我开始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写出来,一开始是在日记本,后面是在QQ空间,微博,豆瓣,简书,公众号。我的读者从只有自己,拓展到身边的人,再到远在其他城市的朋友,从0开始到现在积累近8万读者。
我也曾经和很多人一样,对互联网的世界充满好奇,这是一个让我好奇,向往,同时又充满未知的领域。
我从来没有想过,从外企离职后,一家非常棒的互联网的初创公司CEO邀请我以第一位成员身份加入,竟然也是因为我写过的一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