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通讯录,发现好友数量已经破了千,大多数人没有备注,自己也记不得跟对方是怎么认识的了。
大致浏览了一下这些人的朋友圈,看完以后更加疑惑起来,我们到底是怎么成为好友的啊?有没有见过面呢?
可能是去店里做头发,理发师会变着法儿的要自己的联系方式,实在拗不过,于是就让他扫了二维码。
也许是走在街上突然被人拦下来,没等自己反应过来,对方就拿出了名片,客气的问道能不能加一下微信好友,一时间想要迫乐于助人,接受了请求,顺便帮他完成了公司布置的业务量。
或者跟朋友一起约下午茶,陪她一起过来的小姐妹跟自己交谈甚欢,分开的时候依依不舍,一拍即合就把彼此拖进了各自的好友列表中。
热心肠,不懂拒绝,觉得多加一个人也无妨,慢慢地朋友圈里充斥着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但跟他们的关系,也仅仅限于平日的互相点赞了。
即使是收到对方的消息,也是恰巧赶上了节假日,他的群发祝福刚好选中了自己。
我们躲在屏幕里互相看着对方,心知肚明彼此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过着的也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圈子再无交集。
理发店里的那个小哥表面上是想要跟顾客保持联系,然而自己可能不会去那家店第二次。
那个朋友带来的小姐妹,嘴上说着的日后互帮互助其实是客套,等你真正有求于她了,人家肯定会委婉的拒绝,说这忙自己帮不了。
他们的现状自己并不关心,发的动态没营养,无价值。为了自己的世界清静一下,还特意为他们设置了分组,朋友圈选择的是对其不开放。
想起微博上的一个段子:对熟人的态度就是能微信上讲清楚的就不要打电话了。而对那些不熟的人来说,电话里可以解决的事儿那就不要加微信了。
最开始想要加一个为好友是为了一时之需,但过后失去了利用价值,你们只会变成陌生人。
这些无用社交只会让你的微信变得无限膨胀,直到变成一个自己都不想呆的垃圾场。
社交这件事,看的是质量,并不是数量。从无用社交里找快感,只能证明你现阶段所处的层次并不高。
在他嘴里就没有不认识的大人物,他平时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张口闭口都是前天我刚跟某某局长吃了个饭,今天我要去见某某厅长”。
最让人觉得厉害的是,他手机里有公司所有同事的联系方式,不管哪个部门,不论男女老少,全部都是他好友。
为此他还很洋洋得意,经常跟身边的人说:那谁跟我特别熟,你们要找他有事就提前跟我说”。
平时听完这话大家也都不吭声,但心里想的一定是,我找他跟你有毛关系啊?你是他家属还是他爱人?我的事儿怎么还轮得着你插手了?
朋友说,记得有一次他提到自己认识一个很厉害的CEO,想要拉他一起去创业,但这事儿过了很久也没动静。
他还是做着自己的小白领,拿着一个月三千块钱的工资,依然频繁出入各种高端场所,跟那些看起来对他有用的人合影留念,留下联系方式。
让他的同事们大跌眼镜的是,有一天,他竟然会向自己部门的小姑娘借钱用。
小姑娘压根不知他什么脾性,也不敢立马答应,就在公司里问了一圈,这钱借吗?
小姑娘想了一下,这钱还是不借了,人家认识那么多有钱有势的人呢,怎么都轮不到自己表现。再说,自己跟他压根没聊几句话,称不上是朋友。
后来,他辗转找了其他人借,结局都是空手而归。最后这男生被逼无奈发了个朋友圈:谁能借我两千块,发工资还,急求。
平日里这男生自诩着人脉宽,吹嘘着自己有多牛,沉浸在虚拟社交中自得其乐,等真正到了需要别人拔刀相助的时候,却没人愿意理睬他。
自以为认识的人多了,就能有一些捷径可以走。但商场如战场,真正的人脉是建立在对等的利益之上的。
你没有实力,没有资源,没有让别人围着自己转的能力,就不要去挤一个跟自己这个阶层不匹配的圈子。
就算一时侥幸挤了进去,待得时间久了,自己都会觉得格格不入,迟早会再退出来的。
你平庸碌碌无为,那注定不能跟社会精英并肩而立。你们两个人压根不在一个平行线上,他的世界你想挤也挤不进去,除非你变得足够强大和优秀。
认识一个做独立策划的朋友,刚毕业那会儿,很多大的公司觉得她的资历不够,将她拒之门外。
而后几年里,她也是默默无闻。直到她帮一家互联网公司组织策划了一次线下的活动,效果反响热烈,陆陆续续有公司来主动联系她,跟她建立了合作关系。
她在圈内逐渐崭露头角后便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自己开始单干,时间久了,在广告业也有了很好的声誉,名利双收。
平时的生活里,她跟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来往,也见过她在圈里晒过照片,有的人与她相交甚好,还经常约到家里吃饭。
她靠自己的能力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上,吸引了和自己磁场相似的人。
他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帮得上对方的忙,能为彼此解疑答惑,维持着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等价交换,不会看低彼此,也没有蔑视对方。
那些为了合群而社交,通过酒桌和歌厅来寻找存在感的人,最终都会变得碌碌无为,沦落为等闲之辈。
无用的社交不会让你变得卓越非凡,费尽心思出入高级餐厅,挤进上流社会,其实只是在浪费时间跟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