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历来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会不会说话自然是件大事。但现在不少人却当作无关紧要的小节,说话气冲气粗而口满,致使许多小事酿成大事和命案,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当今的说话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说话,先贤圣哲视之为立言,儒家诸多经典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人民群众也很注意说话,形成了诸如讷言敏行”、话到嘴边留三分”、 宁作蚂蚁腿,不学麻雀嘴”等许许多多的成语、谚语和俗语,以劝导人学会说话,认真说话,好好说话。的确,会说话,大者可以善结人缘,诸事顺利,于是便有了会说话能当银钱花”之说。而语出不逊,不仅令人厌烦,树敌伤友,还会引起误解争执,毁掉多年交情。会说话,大者可以名垂千古,定国兴邦,历史上曾有苏秦游说诸侯挂六国相印,张仪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就秦国一统大业,诸葛亮说服孙权促成三国鼎立,而不会说话可以兵败误国,关羽因东吴求亲口出狂言,招来丢失荆州、败走麦城之灾,因此一言兴邦”、一言亡国”就成了千古遗训。
遗憾的是,现实中许多人并不注意说话,也不能好好说话。有些人有了钱,说起话来肆意张狂,俨然一副舍我其谁”的恶霸;有些人有了权,说起话来盛气凌人,活脱脱土皇帝”的做派;有些人依仗老子的权势,张口我爸是李刚”,闭口我爸是丁局长”,简直就是横行乡里的衙内。一些市井之人近墨者黑”,受其影响也渐渐不会说话,以致信口胡说,道听途说,搬弄是非,出口伤人,背后议论他人等杂像乱生,加之一些推波助澜者将恶语与拳脚联合,使得一句话引发打架斗殴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句话惹出治安大案的遗憾时有耳闻,不好好说话导致众多鸡毛蒜皮小事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大事。然则更让人遗憾的是,一些执法执纪人员包括有点小权的公务人员,尤其不好好说,似乎语言不粗暴,口气不强硬,显示不出自己的权威。素不知他们从方方面面代表着党和政府,一次次耍威风的言语又点点滴滴酝酿出群众的不满情绪,像一个个蝼蚁之穴危机着社会主义国家大堤。本来,说话是极小的事,极其容易的事,但现在竟成了与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相连的大问题,竟成了影响党群关系的政治问题。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都迫切要求每个生活中的人尤其是党员干部,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的底线要求,是以和气为前提的和言”,用谦和的语气,礼貌的言辞,与人为善,积累人气,增加沟通力。人们常说有理不在高言”,意思就是说话应该讲道理,讲理的人说话总是心平气和,而那些说话的声音高、口气大的人,不过是掩饰理亏心虚的虚张声势。显而易见,和言”,是理性的表现,也是好好说话”的基本底线。和言”,不仅能拉近关系,说出的话人们愿意听,而且能弥补说话的失误与欠缺,即使是哪句话说的不是那么得体,也不会有人怪罪,这就是和气说话亦即和言”的作用。当代社会左右人生的有三种能力,而说话能力既直接体现着沟通能力,又客观反映着号召能力和人际关系,其中和气说话,既是说话能力的基本要素,又是其他能力的纽带和桥梁。有关机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智慧”、经验”和专业技术”诸因素仅占15%,而会说话也就是人缘好竟占到85%。也就是说,人们的和言”,能增加说话的亲和力,逐渐积累人气,吸收人力资源,从而赢的人们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与和蔼可亲的人共事,愿意接受平易近人的人领导。世人所敬仰的周恩来总理,有着高超的领导艺术,但其最大的特点是,将说话谦虚、和气可亲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因此折服了众多归国的科学家,也征服了世界各国的元首、首脑和外长甚至是敌人和对手。他那谦和刚毅的微笑,恰到好处的话语,多次让众人敬佩叹服,让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收到登高一呼四方相应的意外效果,从此打破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封锁,也改变了世界的外交格局。当然,像周恩来那样说话的凝聚力、号召力毕竟是少数,普通人也难以做到,但是,说话谦虚,口气和蔼,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且人们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会增加语言的魅力,也会通过说话结识新朋友,巩固老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拓展人力资源。可以说,好好说话,是个人经营人气和事业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好好说话”的基本要求,是避免祸从口出的慎言”,就是把说话当作处世的责任担当,用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提高说话的安全感。言及说话的安全感,可能会有人认为故弄玄虚,说话怎么会有安全不安全呢?其实上文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社会上诸多不和谐,诸多口角斗殴,诸多公众场合的纠纷,都源于不好好说话,都源于说话的口气冲,都源于说话不能慎言”。大家可能还记得,有部叫《有话好好说》的电影,主题就是劝导人们说话要谨慎,尽管社会错综复杂,人和事林林总总,但只要遇事冷静,有话好好说”便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生活中有这么两种人,是不会慎言”的典型:一种是口上无德,夹枪带棒,嗜好攻击他人;另一种是口无遮拦,尽图嘴上痛快,常常误伤他人。如此的不慎言”,不仅仅是令人讨厌,而且都逃不脱祸从口出”的厄运。孔子说言人之不善当心后患何”,民间有乌嘴骡卖个驴价钱不值钱在嘴上”的谚语,都是对人们说话慎言”的告诫。不幸的是,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也不能慎言”,往往颐指气使,信口开河,其后果堪称难以想象。某地一位高官对群众随口说出刁民”二字,致使群众多天堵马路讨说法;某县一位接访的领导一句想到哪告到哪告”,引发多名群众旷日持久越级上访;某市规划局一局长对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一声质问,人为地制造了党和人民对立,致使全国哗然。说话要慎言”,既强调要用心说话,用脑子说话;更强调说话要留有余地,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当然,慎言”,不是唯唯诺诺,低三下四,不是怕惹事,耍滑头,而是注意说话的退进和礼让,重视说话后的责任担当。可以说,慎言”表面看是语言之道,其实是处世之道,更是为官之道。
好好说话”的核心要求,是留有余香的善言”,说话不仅体现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而且能让人乐于接受从中获益,增强说话的感召力。善言”,不仅要求善于营造愉快、真诚的谈话环境,融洽地与人交流,也要求善于温暖说话对象之心,给予其鼓舞和力量,还要求善于消除纠结与隔阂,化解误会与矛盾,让人有一种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感觉,也就是荀子所说的与人善言,暖于布帛”。所以说,善言”是说话功能的升华,是说话人真实而善良的流露,也称得上一种美德。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人们口出善言,做报喜的喜鹊”。习总书记最近要求领导干部学会说话,核心就是领导干部应当善言”。时下领导干部会不会说话,会不会好好说话,能不能口出善言,已经不是语言优美简单的小事,而是关乎到是否真正执政为民的大事。大凡领导干部都要和基层和下级交往,都要和群众打交道,说什么,怎么说,用什么口气说,用什么态度说,必须认真把握。普通人善言”,不过是拉拉关系,化解尴尬,办好难办的事,而领导干部的善言”意义要大得多,既可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推进党的方针政策落实;还可以听见自己想听的真话实话,化解潜行危机和隐形矛盾;更可以温暖群众之心,凝聚群众力量,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但善言”,绝不是夸夸其谈,油腔滑调,也不是文过饰非,自吹自擂,更不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一些领导干部在酒桌上卖弄下流的顺口溜”,私底下兜售荤段子”,与女领导打情骂俏,被群众封为流氓市长”、黄局长”、色主任”,实际上是对善言”的误读乃至亵渎。由此看来,领导干部会不会说话,能不能善言”,已成为懂不懂政治、讲不讲政治上的原则性问题。领导干部只有善言”,会说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大实话,会用群众语言说出群众的心里话,紧要关头说好难说的话,才能显示出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才能办成难办的事,才能办好棘手的事,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侯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