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这是一个不学则退的年代,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每个公司衡量人才的核心标准。而每个人的基本情况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
我出生在农村,农村有不少很有启发性的谚语,比如:样样通,样样松。
讲的是庄稼人在种地打井的时候,要沉住气,不能一锹下去没有水就换地方了,井水是很深的,要有耐心,持续挖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用心打井的人,总能比到处乱挖的人,更快看到水。
对于个人成长也一样,只有相对意义上的通才,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全才。想要快速进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方向,不断积累。
我在课堂上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手绘插画特别厉害的年轻人,每天坐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帮客人画杯子,一定能把自己养活得很好。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越来越难赚钱的时代,反而如果你在一个方向上,拼命打磨一门手艺,你会获得很好。
2、发现榜样
比如,模仿写字好看的老师写字;模仿说话好听的主持人说话;模仿个别叔叔们的着装;模仿大人们的性格语气
还记得有一次,我参与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的访谈。华兴资本团队的一个小动作,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大概是行政总监把一杯热水递给公关经理,再由公关经理递给包凡,细节是什么呢?细节是行政总监很细心的把杯子的把手对着公关经理。
那个细节很小,只是担心同事被烫到,很多人也能做到,但我很喜欢这样的细节。
还有一次,大概五年前,我还在深圳工作,有幸某个中午,和领导一起吃饭。在等电梯下楼时,他很耐心对我说:小何,以后和其他领导或者客户等人出来,作为晚辈,你要注意几个细节:
走在前面按电梯、开门。
这三条建议,成了我工作以来,最为触动的一个细节。因为一个新人,最重要的就是疯狂吸收对职业生涯有帮助的各种能力,而他给了我很重要也很直接的建议。
吃饭的时候,他又分享给我一个小细节:每次航班落地,我都会对站在舱门旁欢送的空乘人员说声谢谢”。
所以,榜样的力量,有时并不在于力量,还在于能够激发我们的善意和美好。
人一辈子,不可能只有一个目标,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租一间好房子是目标,拿到年终奖是目标,找到女朋友是目标,改变世界也是目标。
管理目标等关键,在于不断评估目标与条件的匹配度,做出可行性方案,然后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目标。
比如:
我想运营一个新媒体,那我的第一个目标是我要做什么内容的新媒体,具体哪个领域。做好这个新媒体需要什么条件,我目前有什么条件,我还缺什么条件?
这些都是具象化的目标管理工作,不会管理目标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以及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什么。
哥哥要照顾弟弟;
借钱要还;
有恩要报;
一分钱一分货
阅读经典的意义,不在于读,而在于悟。所以我说,要精读,就是反复读,反复联系实际,并且反复应用于实际。
我是西方政治学专业毕业,所以柏拉图对《理想国》是我对大学必读书目。很多老师推荐,很多同学捧读,我虽然读了好几遍,但当初并没有真正读透。
工作后,我反复理解这八个字的真义,越来越觉得简洁、有力量。尤其创业之后,我对这八个字的感受越来越深。
正义,就是不作恶;
节制,少即使多。
6、追问概念
这是我的一个个人方法吧。信息量越大的时代,我们越要重视深度思考,万不能仅凭道听途说某个概念就做事,否则一定会损失很惨。
我喜欢追问概念,尤其是新概念。
比如什么叫平台?什么叫高频打低频?什么叫O2O?什么叫在线教育?什么叫用户体验?什么叫新媒体?什么叫用户?
为什么要追问概念呢?因为概念是前人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是一系列复杂的深刻多思考的抽象化与符号化。比如我们不能沿着前人的路径,完成自己的思考,就永远无法真正明白概念背后的内涵。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做事,非常简单粗暴,盲目跟风,最后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一定要追问概念,还原背景,最终形成自己的概念。
只有经历了:概念——追溯背景——总结规律——提炼关键,这一来一回的过程,你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7、直击本质
有句老话叫,万变不离其宗。
制定战略,无外乎四件事儿: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条件,有什么,缺什么。
8、平移方法
学习和工作,都应该不断提炼方法。通常来看,很多问题都具有某一方面的普遍性,所以,你要经常问问自己,是不是有几个拿手的方法,不断的平移、复用,所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比如,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报告撰写方法是:背景+冲突+方案。
简单明了,非常好懂。
9、不断更新
没有什么永恒正确的真理,时代在变,很多事情也要相应的调整,不要盲目的自信,更不要僵化的坚持。一切都要灵活应对。
比如,五年前,免费思维、平台战略都是对的。如今呢?忘掉平台、忘掉免费,是对的。
讲一次,比写十次,更容易掌握。所以,最好的学习,往往是教别人学习。
2、发现榜样
6、追问概念
7、直击本质
8、平移方法
9、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