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我妈说表姐刚从香港回来,我就去她家找她聊天,见到我,她只是神情淡漠地问了一句:你怎么来了?”我一听心就一沉,这态度是明显不欢迎我啊!
气氛实在尴尬,我硬着头皮坐了一会儿,想探探到底我哪儿得罪她了?
表姐根本不怎么理睬我,不停地低头刷手机,倒是她婆婆拉着我问东问西。我看表姐没有和我聊天的意思,就找个借口出来了。
回家的路上,我难过极了,我和表姐从小感情就好,在我们都是单身姑娘的时候,经常聊着聊着天就亮了。
记得有一个午后,微风轻拂而过,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我和表姐光着脚丫躺在沙发上,脸上贴着面膜,我们听着朴树,吃着木瓜,不停地嘻嘻哈哈,我们一直都是这样肆意又美好。
想到这,我的眼泪又涌出来了,我们之间一定有什么误会,于是找到她的微信我要问个明白。
打开我们的对话框,我愣住了,最近一个月她给我发了近10条信息,我居然都没有回她。
第一条说,她的女儿朵朵发烧四天了,还没有退烧,想到市区检查,问我有没有时间陪她去医院。我依稀记得这条微信,看到的时候已经半夜了,想着白天打电话,后来电话没通,我就给忘了。
第二条她问我单位有什么好的理财产品,她想学习理财知识,我记得也是当时很忙就没有回她。
说实话最后几条我没有听,因为那段时间单位搞竞赛活动很忙,晚上还要写书稿,已经很少分心去想别的事情,也很少打开微信。
我听完后面的几条微信,心里别提多愧疚,我可以感受得到她希望和我聊聊的迫切心情,而我这边竟然自私的毫无音讯。
表姐今天如此对我,我接受,是因为她需要我的时候我的冷漠和不解释,伤了她的心。
自责的同时心里也有了明明白白的了悟:你对我的态度里藏着我对你的态度。
2
你的态度就像一面镜子,从它对你的方式中折射出你对它的方式。你对它微笑,它就回应你微笑,你对它漠视,它就回应你漠视,真实不虚。
我想起毕业实习的初期,我和同专业的娟很幸运地在同一个单位实习。因为是校友,我们平时都在一起吃饭,但也仅仅是吃饭。
于娟而言但凡有利益者,她就会忙前忙后献殷勤,一副蝇营苟且样子。而没有利益者,她又一副爱理不理的傲慢,让同事们很反感,在背后大放厥词。
有一次单位组织户外烧烤,这样的集体活动只有平常聊到一块的人,才聚在一起说笑,这时的娟形单影孤,看着有点凄凉。
毕竟一个学校出来的,我想叫她加入我们,同事制止了我说:这也怨不得我们,人啊,不要活得太市侩,你对别人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啊!”
你不真心待人,有的人虽没有对你的态度表示出抗议,但平时也会离你很远,能不接触就不接触,这也是别人对你的态度的回应。
3
在钱钟书的《围城》中,方鸿渐和苏小姐的关系有些复杂,其实方鸿渐并不喜欢苏小姐,但是为了自己的某种虚荣和私心,还继续暧昧着,还在某个月色朦胧的夜晚还吻了苏小姐。
而后害怕苏小姐纠缠,害怕他真正喜欢的唐小姐误会,所以很急切地和苏小姐撇清了关系。
这个举动一下子惹恼了苏小姐,她在方鸿渐的心上人唐小姐面前说了很多他负面的事情,方鸿渐也因此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人。
好朋友静静闪婚的时候有点年龄大了将就”的心情。觉得自己每一方面条件都优于老公,结婚当天还对老公呼来喝去,我们都认为这恐怕是长久不了的婚姻。
可是六年过去了,他们不仅没有离婚,静静和老公说话的方式已然有商有量、和风细雨,像变了一个人。我们问她改变的缘由,静静坦白是老公的态度改变了她。
静静如果哪天心情不好不想吃饭,他老公会说:你不吃,我也没有胃口,都不吃了。”静静只好陪着他吃饭。
静静如果想去旅行,她老公每次都很支持,每次都尽量陪她一起去,如果实在脱不开身,就把一切安排好,还美其名曰,送给老婆一场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们从来没见过静静老公臭脸的样子,他总是那么的谦和待人,让每一个人都很舒服,我们大家都很愿意和他聊天。
有一次静静的母亲生了重病,她的心情差到了极点,每天郁郁寡欢。
静静就开始偏激了,她非常不满意老公的淡定。有一天半夜终于爆发了:真不是你亲妈啊,总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
她老公看着生气地静静,说道:静静,咱妈就咱两个最亲的人,我必须挺住,你哪天撑不住了,咱妈还有我!”
4
《心理咨询师》中说: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外界事物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所以你对我的态度里藏着我对你的态度”是一种构成情绪和情感的正常心理。
我们不用逃避,更不要感觉自己内心晦暗,这仅仅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拥有的一种体验。
将心比心、站在他人的角度、培养共情等等都是教我们认识你对我的态度里藏着我对你的态度”的正确心理动机。
当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会要求别人对我们怎样怎样的时候,或者觉得别人不理解、不体谅自已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已对待别人是怎么样的?因为关系是相互性的、交换性的,更是平等性的自我价值保护。
所以我们要利用好你对我的态度里藏着我对你的态度”这种心理,掌握将一团皱褶的纸画成一幅山水画”的能力。从而好好管理自己的亲子、夫妻、朋友等关系,找到幸福的真谛!(文/李晓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