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讲道:
互联网可以说是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在第一次浪潮1996年萌动到1997年
开始形成商业
模式的探索到1998年、1999年高潮,这是第一个浪潮,产生了相当多的
企业,当然有很多很多
企业失败了。
比较幸运能够捷足先登获得
资本市场青睐的只有三大门户,稍微晚一些可能
机会少一些,但是也能够产生一些
企业。经过多
少年以后或者
七年以后,六年
以后,最初的三大门户形成相当的规模,有了足够的资金在
品牌上获得
发展。第二次
资产浪潮到来
以后,1998年、1999年产生的
企业大批
企业死亡了,但是剩下的几个
顽强的,除了三大门户以外还有一些
顽强的
企业一直活下来,终于迎来
资本市场第二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可以说是
资本市场的第二次浪潮。但是
互联网的应用和
实践网民数量越来越多,每个人上网的各种
行为从
简单的读
新闻到发邮件到
年轻人上网有多种多样跟
互联网的亲密接触,这是
市场上的进展。活下来渡过
资本严冬的
企业现在逐渐融得大量
风险资金获得上市,表现出来的就是
资本的第二次浪潮,中国
互联网企业突然有了很多
钱,商业
模式比较清晰,但很多方面还
需要探索。”
这样
重要的场合里,张朝阳这样一番讲话是具有象征
意义的。至少在最
清楚公司运营情况的张朝阳
自己看来,他已经坐到了
成功者的交椅上,有
资格总结历史,展望
未来,
平静地讲几句业界的宏观话题。张朝阳真的为
渴望创造奇迹的
年轻一辈树立了一个榜样?张朝阳真的堪称
英雄?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张朝阳,
期望从他的言谈话语中判断他的
现状,解读这个经常作秀的新锐
财富代表人物。
觅食的狐狸长成了巨人
成功是成千上万的精英们共同
追求的
目标,但
成功是个
过程,
过程中的哪一点上
标志着
真正的大功告成,这很难判定。就张朝阳的
创业经历来看,目前的
状态的确是一个较高的
发展巅峰。采访中,张朝阳也
明确地告诉记者,目前是搜狐情况
最好的时期。
2004年10月12日,胡润推出他的百富榜,张朝阳名列第66。
财富是计算来的,而
未来无法计算。于是,胡润对一年来的搜狐进行了业绩
评价:一年来搜狐的
事业有了不少进展,但股价却呈下跌之势。前年10月底,搜狐在内容方面与迪士尼
合作,11月,
成功并购
网络游戏网站17173点COM及
房地产网站焦点房产网,从单一门户走向门户矩阵。2004年8月初,搜狐又推出
拥有自己独立域名的
专业搜索网站‘搜狗’,意欲在搜索引擎
市场分得一杯羹。搜狐去年的
销售额为6.6亿元(2002:2.4亿元),
员工1100名。”
胡润
简单地对搜狐进行
评价,也许他认为搜狐的业绩就是张朝阳的业绩,也是张个人
财富的
最好参数。我们可以看排行榜的简介,张朝阳个人简介:
年龄:40,出生地:陕西西安,
教育:美国麻省理工
大学博士,主要
公司:搜狐
公司,
公司总部:
北京,上市情况:纳斯达克—S0HUsohuInc(june2000),主要行业:短信、在线游戏和门户网站,
财富:15亿元。”
张朝阳的
成长经历中,1986年是一个分
水岭,他考上李政道奖学金,赴美国麻省理工
大学学习。张朝阳从小就不安分,
爱幻想,不甘落后,对很多东西
感兴趣。他学过画画,做过飞机航模、拉过二胡,尤其
喜欢看《
水浒》。他
喜欢看那些自学成材的
故事,读《哥德巴赫猜想》,并暗
立志向:要好好念书,
将来出人头地。中学
时代,张的
理想是当物理学家,认为只有获得
诺贝尔奖,
才能成就一番大
事业。这是他考取
清华大学的直接
动力,也是他考取李政道奖学金的直接
动力。
从陕西西安到
北京,从
北京到美国,
故乡渐行渐远,
理想渐行渐近。
人生的
转折和变化成为一种
标志。而今天的张朝阳,就是
理想变化的
结果。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念了几个月的物理学博士后之后,张朝阳突然感到学了很多年的物理学并不太
适合自己。在物理实验中,我发现,我是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
结果,不能容忍搞一套理论,而这套理论要在100年之后
才能得到验证。”与此同时,张朝阳看中了和中国有关的商务活动,他很
幸运地在麻省理工学院谋得了亚太区中国联络官的角色,这个角色让张朝阳有
机会频频回国。
1995年7月,张朝阳突然有了回国
创业的强烈念头,美国随处可见的硅谷”式
创业更是激起了他的
热情。他
清楚地
认识到
互联网经济极为惊人的商业和
社会价值,于是下定了
创业的决
心。当他看到Internet的
机遇时,
感觉到应该是
创业的时候了。张朝阳
联系到了ISI
公司,想做ChinaOnline(中国在线),用Internet搜集和发布中国
经济信息,为在美国的中国人或者对中国
感兴趣的人服务。ISI总裁当时和张朝阳的
想法相近,两人一拍即合,于是
融资100万美元,张1995年底以ISI
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身份,
开始用Internet在中国收集和发布
经济信息,为华尔街服务。
在ISI的
经历,张朝阳觉得中国Internet的
市场潜力巨大。1997年1月初,ITC网站正式开通,可是到了年底,第一次
融资得来的18.5万美元所剩无几,快到了连
工资都开不出来的地步。迫不得已,张朝阳向他的
投资人发出了紧急求救,三位
投资者再次为张朝阳提供了10万美元的桥式”贷款。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推出了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S0HU)。1998年3月,张朝阳获得Intel等两家
公司210万美元的
投资,他的
事业开始蒸蒸日上,1998年9月,搜狐上
海分
公司成立,1999年6月组建搜狐广州分
公司。2000年搜狐在NASDAQ
成功上市,并购了中国最大的
年轻人
社区网站Chinaren,
网络社区的规模性
发展给门户加入了新的
内涵,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奠定了业务迅速走上规模化的基础。
张朝阳不适
时机地进行了一连串大手笔的动作,让搜狐出现在更多的地方。他及时判断出短信对
互联网的巨大利益,并且
尝试着把它
作为一个能与
互联网紧密结合的产业来运作。2001年耗资百万
成就sohu
手机时尚之旅”,张朝阳亲自出现在首席形象代言人的
位置上,这在风
风雨雨的
互联网世界,确实收到了空前的
效果,树立了sohu人的
信心。( )2003年春夏之交,sohu再次给
网络界带来一次
惊喜:sohu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在
互联网正全面复苏的时候,在Sars肆虐人类的时候,他想
证明sohu的
勇气,并宣告sohu的
理想。
2002年7月17日,搜狐率先打破中国互连网的僵局,
实现赢利。在面临新浪和网易的
竞争、
选择搜狐的赢利方式时,张朝阳每天
工作八九个小时,
周末休息。有时候
周末有各种活动,也是跟
公司相关的。2003年,搜狐捷报频传,2月25日搜狐推出韩国游戏《骑士》进军
网络游戏;在2003年上市
公司中国科技人物
财富排行榜上张朝阳仅次于
丁磊屈居亚军;在胡润
制造的2003年中国IT
富豪五十强中张朝阳亦名列三甲
广告
市场基本上这两年网易没有份了,和新浪在广告方面一个是媒体方面内容处理方面的
竞争,另一个是广告
销售队伍
能力的
竞争,在非广告方面和新浪基本上没有什么
竞争,因为在这些方面新浪已经不是
对手。”在潜意识里,张的战略是先将网易清除出局,然后再对新浪打歼灭战。
新锐张朝阳的背后
2001年三、四月间,搜狐股票率先跌破一美元。那时没人再看好搜狐,媒体和个别网站对搜狐和张朝阳的质疑象子弹一样打在搜狐的脸上,因为一美元的搜狐有要被Nasdaq摘牌的
危险。张朝阳说:我还可以用
公司的现金回购股票,或者两股并一股、三股并一股。”
不论张朝阳有什么妙计来解困,当时的
困境的确非常
严重。张朝阳
自己也正是在这种
困境下锤炼了
自己。张朝阳现在
坦然地承认,有一段
时间,搜狐的产品其实是愧对大众的。1999年到2001年,中国的
互联网市场进入高潮时,搜狐这个老牌子其实在原地踏步。用张朝阳
自己的话讲,那是一段长征。没有队伍,
管理就张朝阳一个人强撑着。董事会也出了
问题。张朝阳描述
自己当时的境况是,30%
精力应付董事会,40%
精力应付媒体,只有另外30%
精力用在产品上。张朝阳在极为
艰难的处境下,大搞
品牌经营,
保持了搜狐表面上的
风光,使搜狐得以发出持续的
声音。2001年到2004年,张朝阳号称用中医的方式”
调整好了搜狐的
严重问题,一直
发展到目前的最佳
状态。
张朝阳把
自己走出
困境并持续快速
发展的
原因,归结为
自己和搜狐
公司所具有的较强的
反思能力。正是这种
反思能力,在初期的
失败中很快发现
自己的队伍从董事会到
管理层都存在太洋”的毛病。在
品牌营销颇有些
成绩的状况下,他们检讨
自己长于
营销,产品不够好的毛病。这种痛切地
反思,用张朝阳的话说,就是跳出
自己成长的
经历,变成一个全才”。每个人都有
自己特殊的
成长经历,这必然导致
认识上的偏颇,只有不断
调整自己,不断用第三只
眼睛看
自己,对一切都
心存
敬畏,诚惶诚恐,
才能跨越
自己的
人格障碍,达到宠辱不惊,从而
举重若轻。张朝阳告诉记者,在表面的
张扬之下,他其实非常
谨慎、务实,他并不
相信市面上
任何主流的说法,只盯着
自己的脚下,过草地一般试探着,
实践者,分析着。
曾几何时,媒体还大肆渲染国内叱诧风云的五位著名网站
CEO齐聚西湖的盛况。他们吃
大闸蟹,谈金庸武侠,意气何其风发。如今,这五位CE0中,王峻涛改弦易辙,王志东惜别新浪,
丁磊风光不再,
马云游走江湖,令人平生一种惋惜和伤感。第一次西湖论剑”的时候,大概没有人会想到,两年之后,五大CE0中一脉尚存的,竟然会是当年饱受媒体轰炸的搜狐总裁张朝阳。现在看来其中是有某种必然性的。
与商业
行为中充满活力的
张扬的形象完全相反,
真实的张朝阳的本性是
沉默的。张
自己解释说:”我话少的
原因是因为我
追求真实。说一些没用的话,我觉得是一种做作。我是个
比较沉默寡言的人,很
内向。
如果为了应酬不得不
说话,往往告诉
自己:这仅仅是在应酬。我
性格上最大的特点就是:
追求真实到了一种
残酷的地步。无论对
自己还是对
别人。不能忍受半点不
真实。我
要求无论
自己还是他人,都要
诚实,不讲假话。有的人讲某些话的时候,可能他并没有讲假话,但他话语的背后隐藏着某种
心理,当他的某种
心理
状态在作怪的时候,我不能忍受,会给他剥出来。
追求真实源于对人的
关注、对人的
内心世界的
关注,同时跟学物理有关。学物理总要探究事物的根本
原因,对
世界上所发生的
事情都要探个究竟。”
不论张朝阳
自己如何解释他的
性格与
成功的
原因,客观地分析他的
经历,可以看出,他的出生地西安的传统
文化,
清华大学的
校园文化以及美国的现代西方
文化,基本上铸就了张朝阳的
精神内核。他的
沉默、务实、缓慢与持久,深厚的积淀,得自于西安传统
文化;他的新锐、前卫、时尚,得自于
清华和美国。有过类似
经历的人其实很多,但能将两种相矛盾的
文化结合得很好,运用得自如,将
自己的
理性驾驭得如
本能一般,这方面,张朝阳的确有过人的本领。正是把这些
文化的
优势完全用于搜狐的
事业,张朝阳
创造了一个
奇迹,最少就他代表的这一辈人来讲是如此的。
对网络最大的贡献:传播新概念
互联网是一个高
风险的产业,即使在搜狐
公司状况较好的时候,媒体也称张朝阳是站在风火轮”上,飞旋着忽上忽下,难以
平静。而难得的是,张朝阳对
自己的
事业有着极为
坚定的
信心。在最危机的时候,张朝阳也从未丧失
信心,他坚信
自己从事的
网络不是泡沫。
张朝阳的
信心来自他对
网络的
深刻理解。长远的来看,
作为一个
海归派的
优秀青年,张朝阳带给国家的更
重要的不是
财富本身,而是理念、
文化。在国内大多数人并不
理解网络的时候,张朝阳以其极端新锐的方式,把
互联网的
文化、
互联网的先进运作方式,大量介绍给了国人。
谈到
贡献,张朝阳略加
思索,
谨慎地列出了
自己认为有
价值的几个方面。首先告诉人们
网络是不能收费的。当时还没有网站,上一个数据库都要收费。现在所有网站都是免费的。其次是推广
风险投资的概念,并且用搜狐这个实际的
成功的例子来说明它。此前国内也有一些
风险投资引进,但搜狐的方式
比较正规,而且也很
成功,使
风险投资的概念深入
人心。另外在做网站的方式上,搜狐一
开始就把网站当一个
品牌来做;而且理论上、
哲学上给中国
网络发展带来了注意力
经济”的概念。同时在如何构筑一个新兴
企业的
文化、创立新兴
公司的
管理方法等方面也给中国的
互联网提供了宝贵
经验。而且,以张朝阳为代表的
成功的
创业者,给中国的
年轻人树立了一种
创业致富的新新人类的形象,这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很大
影响。这个
意义上,张朝阳是一代
青年人的楷模,是个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