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他从新东方
辞职,一个月后创办了精英言论网站牛博网。他借
自己声名
优势邀请到上百位
意见活跃的媒体人、学者、
网络作家在牛博网上发言讨论,并推动过一些公益活动的落地。2008年汶川
地震时,
罗永浩在牛博发起赈灾募捐,并允诺亲自监督200多万元募捐款项的使用,事后公布的账目明细里,连买瓶矿泉
水的容量也列在其中。
如果我做了一些
事情,
社会上一片叫好声,我就很
开心啊。我很
在意别人的看法。”
罗永浩说。
但运营了两年后,这个网站被监管机构
要求关闭。出于生计
压力,在一群
培训行业
朋友的鼓动下,
罗永浩牵头成立老罗和他的
朋友们
教育科技(
北京)有限
公司,重返英语
培训行业。
再回到这个
曾经因为不齿而出走的行业,多少让他觉得没有
面子。他不打算
妥协更多,于是在跟潜在
投资方贝塔斯曼中国谈判时,他在对方异样的眼神里写下的
企业愿景是:通过干
干净净地
赚钱让人
相信干
干净净地
赚钱是可能的。这种格格不入的谈判风格让他一直找不到启动资金,直到一个在非洲发迹了的发小给他打来第一笔300万元。
成为校长
罗永浩”之后,他发现,在商业
世界里维持
理想主义比在
知识界、
艺术界要难千百倍。在他看来,挣了
钱,基本没有违背
自己的意愿和
原则,以
自己希望的方式
活着就是
成功。按照这个
标准,他认为从商前的
自己比现在
成功。以前可以更加
随心所欲,现在相对克制一些。”他说。
他
清楚,要跟这个
世界相处,
自己耍个性的边界在哪里。他
自己开设牛博网,立即意识到要做
平台就得少
说话,要做
独立评论者就不能做
平台,并拿这个
道理规劝过创办《独唱团》的
韩寒。出于
学校运转的自保
需要,他也会
接受朋友的
安排跟官员们
吃饭。他们(官员)在那儿摸摸我胳膊、拍拍我
肩膀,说小罗你要怎么怎么,我就在那点头,假笑,装孙子。但我演技很差,估计看上去很不自然。”
既能拎得清这件事并当成
机会抓牢,很难否定他身上的商业基因。和大多数商人不同,他的
底线高一些。他
自信靠一套更磊落的
玩法,能在老罗英语
培训学校里套现
自己的
理想主义。比如,他
拒绝买银行客户数据来发推销短信和垃圾邮件,
要求学校全用正版软件,给授课
教师开出三十多万元的年薪,
公司员工的
加班费、年终奖、带薪休假也毫不含糊。
现在这时候,
如果别人耍流氓,我没有,
市场对我的
能力要求就比原来更高了,不然
竞争不过人家。”
在好友冯唐的推介下,他狠狠研究了一下消费者
心理学。在成立
学校早期,对同一种课程,他设定有一个1280元的
标准收费方案和另一个提供更多服务的1580元收费方案,
结果前台
员工不断被顾客们痛骂。他痛定思痛,把1580元方案改成
标准”,把1280元的方案改成优惠”,顾客们怨气一下消减了许多。他把这称为不那么奸诈”的消费
心理学应用。
在初期做课程推广时,他把
自己的方案形容成血腥”:同样总数32次课的课程,老罗英语的收费只是新东方的1/3,而且前8次只收一块
钱。有曲艺论坛里的相声
爱好者们转载了他这则招生启事,配标题是这个
周末哪里去”。蹭听的八次课临近
结束,
老师们甚至
大度地给蹭课生们讲授接下来的自学方法。
第九次课一
开始,
学生数量从300多剧减到30多,但4个月后学员规模猛增。对
学生的调查
结果是,老生推荐率高达35%。这是他的老东家新东方在鼎盛时期
才能达到的
辉煌,他把这归功于口碑
营销。
2008年刚刚创立,就有同行找上门来
要求收购。
罗永浩开价6000万元。对方愤然斥责他黑”。2010年,老罗英语
培训学校年收入450万元,尚未
实现盈利,找上门来谈
投资的风投碰到一个更黑”的估值:1.2亿元。
别的
培训机构的话,别说450万,做到4500万,风投也未必会瞧得上。你来我这,
肯定不是看中我这点盘子,是看中我这个人。
教育培训行业里,学大上市了、学而思上市了、环球上市了、新东方上市了,剩下一大堆几乎都是破烂。扒拉来扒拉去,也就那一两家还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1亿2千万怎么了,我报4个亿又怎样?只是
接受不
接受的
问题,没什么荒谬的。”这是他给
自己的
理想主义开出的
价码。
斗士的敌与友
罗永浩的粉丝比他圆滑。大多数粉丝通过现场、微博或视频围观他,大笑喝彩完后,继续扎进
罗永浩所抵抗的
规则里
生活。他像《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身负炸碉楼的
期待,但在
胜利信号显著出现前,他很难找到敢于下注的
跟随者。
在一个
诚信的
社会中,他一定是以
健康阳光、
成功创业者的形象被广泛效仿的人。但当下中国,多数
掌握社会财富的人并非老罗这样的。他是
社会上的熊猫。”
作为朋友,导演陈晓卿说。对于熊猫对传统秩序的冲撞,他
态度保留。
但
罗永浩清楚这恰是
自己的王牌。就我已经走过的
人生道路来讲,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继续说实话,是利益最大化的。”
也因此,他对同行的
嫉妒与小动作很
敏感,那帮人(同行)表
面对着我客
客气气,我
知道他们在饭桌上怎么骂我。要是
对手搞小动作让我
穷途末路,我在
倒闭前
最后一件事一定把我们所有核
心的课程拍成‘多机位、加特技的精
良大片’,全部免费上线。大家都别想再从里面
赚钱。”因为此,媒体人王小峰把
罗永浩称为排雷
高手”。老罗
前进的道
路上布满地雷,他很怕踩到地雷上。”
因
挑战社会秩序而产生的
孤独感让他格外珍视找得到的另一群熊猫”。他与
主持人柴静、出版人张立宪、
音乐人周云蓬、媒体人王小山、作家冯唐、导演陈晓卿、名博王小峰意气相投,就连生性桀骜的艾未未都赞许
罗永浩在
生活里讲哥们义气,吃什么都香”。
朋友也是
罗永浩既得利益”的一部分。他做
公司、去汶川救灾、筹备慈善基金、
准备出文艺丛书,
资源也是这群
朋友。(
创业 )他注册的
公司名称干脆就叫老罗和他的
朋友们”。刚开
公司时,他的
创业金律也是从好友冯唐那里讨来的:
做事抓大放小;战略
目标明确;能容人。
他对比他更清贫、但更有
艺术才华的
朋友们有惺惺相惜式的关
爱。我靠,我是超级近
人情的。”
2010年5月,
罗永浩想为偶像曾轶可录一张专辑。曾轶可走上
音乐生涯是因为听Twins,老天给了些天分,但我觉得她并不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遇到一个
公司也不
知道怎么去包装她,拿她的短板去跟
别人的长处去拼。我当时看了就很
焦虑。”
罗永浩让
自己的媒体圈
朋友王小峰牵线,找到曾轶可的经纪
公司天娱,
联系好
北京最贵的录音棚,请来周云蓬、小河、张玮玮等民谣圈
高手,为曾轶可录制唱片。周云蓬提醒
花钱要省,罗轻描淡写地说找了个土财主赞助此事。
土财主很羞涩,不敢告诉曾轶可
自己就是
罗永浩本人。
曾轶可来了,却不
喜欢这份
礼物,她对这班民谣达人们的编曲提不起
兴趣。罗小
心翼翼地问,那你
喜欢什么?
她跟我说了一堆,那些在我眼里都是垃圾。这很正常,你不能逼她,我十八九的时候也听麦当娜之类的听得特来劲。即使我是她亲爹,我也不应该让她进录音棚按我的意愿去录。”罗
老师叹了口气,他认了。但对小
姑娘的
喜欢分毫未减,甚至
开始仿着偶像学吉他。他专门买了一把木料考究的Taylor吉他,因为轶可用的就是Taylor”。
这个
理想主义
胖子不假
思索地把个人趣味渗透进
公司:拿着曾轶可的写真集加正版
音乐专辑前来报名上课的人,可以得到200元的学费优惠。他扔下
公司里的事为曾轶可唱片忙活了几个星期后,
偶然听到
员工们聚在墙角抽烟,骂
自己傻逼”。以舌战成名的罗校长装作没听见,转身走了。
员工也是他的
朋友。